中新网山东新闻7月21日电( 高艺芯 王雪晨 唐艺航)“世界市长对话·青岛”活动在黄海之滨落下帷幕,关于发展海洋旅游、活化历史城区、促进人文交流的热烈探讨,却如黄海潮汐般余韵悠长。
7月19日-20日,在两天的对话中,来自白俄罗斯、柬埔寨、德国、希腊等8个国家的友城市长,和中国青岛、烟台、威海等城市市长相聚,共话文旅发展的破题之道。
向海而生 各美其美
作为本次对话的首个议题,“做强特色优势,发展海洋旅游”成为滨海城市代表的共同关注点。从黄海之滨到爱琴海畔,从泰国湾到多瑙河畔,不同海域的城市禀赋各异,在“向海而兴”的实践中各美其美,形成了独特答卷。
青岛市市长任刚表示,作为因海而生、向海而兴的现代海洋城市,青岛近年来开发了“海上看青岛”的新产品,推出15条线路让游客乘坐游船,从海上领略这座城市。“‘希望让更多的游客乘船走上海岛、住在海岛,感受海岛渔家文化。”
烟台市副市长隋子林说,该市将推出海上、岛上、岸上等海洋旅游产品,打造百公里精品休闲旅游“海岸之路”“一岸一景”做优生活体验,让海内外游客感受“仙境海岸 品重烟台”的独特魅力。
希腊比雷埃夫斯市市长扬尼斯·莫拉里斯所在的城市凭借“地中海门户”的区位优势,在港口文旅领域做出了示范性成绩。“我们每年都会举办海洋日活动,涵盖120多个向公众开放的项目,目前已经举办了11届。未来,我们希望把比雷埃夫斯市建设为智慧创新城市,配备交通传感器、智能垃圾箱、智能照明等设施。”
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正以生态保护与基建并行的思路崛起。西哈努克省副省长索非表示,西哈努克省依托440公里海岸线,计划升级邮轮码头,打造区域海洋旅游枢纽。“我们希望在海洋旅游领域保持独特性、真实性和可持续性。”
活化老城 新旧共生
如何在保护与开发间找到平衡,推动文旅深度融合,已成为全球城市共同探讨的课题。在对话期间,“历史城区活化”备受关注,多国市长围绕“活化历史城区开启文旅新章”议题展开探讨。
在历史城区保护开发中,青岛市科学慎重地处理“老”与“新”的关系。任刚介绍说,青岛通过修缮老建筑、赋予新功能,让数千处历史建筑焕发新生,通过传承老字号、发展新业态,让历史城区有了新的时代内涵。
德国雷根斯堡市位于多瑙河畔,其老城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该市市长格特鲁德·马尔茨-施瓦茨费舍尔现场分享活化历史城区的经验时提出,文化活动、跨区域的文化遗产管理能够助力提升城区的宜居性。
“将连接置于孤立之上,将进步置于停滞之上,将合作置于竞争之上。”尼日利亚拉各斯州州务卿比姆博拉·萨鲁-亨迪因表示,近年来,当地大力投资海岸线防护,支持海洋和沿海旅游业发展,创新性地活化历史城区,吸引年轻一代。
人文为桥 合作共兴
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,与会城市代表聚焦发展国际旅游、促进人文交流,共探如何以旅为媒凝聚合作之力,在互鉴中谋共兴,让跨越山海的联结更富温度与活力。
1979年,青岛市与日本下关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,开启了青岛“国际朋友圈”的序幕。下关市副市长岛崎敏幸表示,下关市是一个在历史、文化、自然方面都有着丰富资源的城市,未来,他也希望两市能通过相互促进旅游和文化交流,进一步加深双方的联系。
新西兰达尼丁市政府首席执行官桑迪·格雷厄姆介绍说,达尼丁市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之城,它拥有的独一无二的体验,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。
白俄罗斯明斯克市执行委员会主席库哈列夫·弗拉基米尔表示,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当今世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其有助于加强相互理解、发展包容性和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经验交流。“白中文旅合作的关键方向,是开发跨区域综合旅游线路,增进两国人文联系。”
眼下,对话会已圆满落幕,但各国碰撞出的智慧火花,正从青岛海滨出发,以文化和旅游为桥梁,在各美其美中迈向合作共兴。(完)